首都科技條件平臺以整合科技資源,聚集研發要素,促進成果轉化,推動產業形成,服務企業需求,促進社會發展”為宗旨,著力深化“全鏈條、全要素、全社會;發現、評價、培育、推廣”科技創新體系“北京模式”的建設與實踐,圍繞首都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和戰略新興產業培育發展的要求,圍繞開展科技研發、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項目對科技資源的需求,按照“小核心、大網絡”建設思路,由十一個領域中心,三類研發實驗服務基地、區縣工作站,組成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的核心組織,通過建設平臺的區域和國際合作站,加強同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的對接,形成支撐科技研發、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合作的區域化、國際化大網絡,通過信息服務系統的有效運行與組織管理,為平臺成員單位提供六類科技服務,即政府科技投入支持項目的培育推薦、科技金融融資培育推薦與聯合研發、技術轉移、測試檢測認證、專家咨詢。 首都科技條件平臺領域中心是依托北京市11家科技服務事業單位,由生物醫藥、新材料、能源環保、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工業設計、現代農業等七個專業領域中心和科技金融、技術轉移、科技孵化器、檢測與認證四個綜合領域中心組成。領域中心按領域產業板塊分類整合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機構、金融機構及其資源和服務,聚集發展與業務需求,同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對接,依托信息系統,受理需求,對接資源,暢通渠道,服務各方。 研發實驗服務基地是由市科委同擁有優勢科技資源的中央與地方的科研院所、大學、企業集團三類實體組織聯合共建,由實體組織授權組織內一家法人實體單位作為服務機構,整合組織內的科研機構、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企業及其科技資源,聚集科技研發、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項目需求,按照所有權不變,委托經營與服務的原則,建立窗口,統一同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對接,依托信息系統,受理需求,對接資源,暢通渠道,服務組織內各方的發展。 區縣(園區)工作站是由北京市科委同區縣政府或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管委會聯合共建,并指定各區縣科技服務事業法人單位作為服務機構,整合區縣(園區)內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機構、金融機構及其資源,聚集發展與業務需求,同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對接,依托信息系統,受理需求,對接資源,暢通渠道,服務區縣(園區)內各創新主體的發展。 區域合作站是在科技部指導下,按照區域互補協同發展原則,由北京市科委和有關省市的科技主管部門聯合共建,由雙方各指定科技服務事業法人單位作為服務機構,整合各區域產、學、研組織及其科技資源,組織開展科技研發、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項目所需要的區域合作需求,依托信息系統,受理需求,對接資源,暢通渠道,服務區域間各創新主體的發展。 國際合作站是由各國家與地區的科技主管政府部門與市科委聯合共建,由雙方指定科技服務事業法人單位作為服務機構,整合各國家與地區產、學、研組織及其科技資源,組織開展科技研發、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項目所需要的國際合作需求,依托信息系統,同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對接,受理需求,對接資源,暢通渠道,服務各國家與地區間各創新主體的發展。 平臺定位 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指導下的北京地方科技條件平臺,是整合各類創新主體及其所擁有的資源、聚集各類創新主體開展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項目的服務需求、暢通需求與資源對接渠道、服務各類創新主體發展的平臺,是促進政、產、學、研、用、科技金融業、科技服務業有機結合的重要工具,是推動北京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中心和“北京服務”與“北京創造”品牌建設的重要載體。 建設成效 經過兩年建設,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已經建立了十五個研發實驗服務基地,七個專業領域中心,七個區縣(園區)工作站,兩個區域合作站,共聚集聚集了423個國家級、北京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109億元的儀器設備資源, 2010年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僅開放儀器設備和技術轉移等服務業務合同額突破10億元,為各依托單位發展提供了有效幫助,同時也發揮了各單位存量資產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實現了多方共贏的效果。 |